-
长垣经开区整合升级培育主导产业 打造县域经济强劲增长极
2023年,长垣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挂牌,由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长垣市产业集聚区、长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而成,明确起重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铝基新材料为三大主导产业。该区通过扩区调规拟融入新乡市医疗器械专业园,规划面积74.55平方公里,成立投资有限公司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整合优化提升发展效能。长垣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三个园区,旨在打破原有空间限制与管理壁垒。按照“产业相近,符合环保、能耗、安全要求”和“留足空间、一区多园”原则,结合长垣产业分布实际推进扩区调规。此次整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资源重组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与产业集群优化,为后续发展奠定空间基础与管理框架。 二、聚焦主导构建产业体系。起重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铝基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是长垣基于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确定的核心方向。起重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产业在应急保障等领域具有优势;铝基新材料产业则瞄准高端化、轻量化发展方向。通过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三、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保障。长垣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该公司专注于招商引资与园区管理,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服务效率,破解项目落地与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在招商过程中,围绕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引进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四、蓄势赋能彰显增长极作用。经过整合发展,长垣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四上”企业两百余家,在创新能力、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集聚度等方面位居河南省开发区前列。作为长垣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开发区通过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07-02
-
新乡市出台新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招商引资
在2024年,新乡市制定了《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新转化的若干政策》,旨在破解高校和国企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增强当地科技创新活力与招商引资吸引力。该政策围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设计具体措施,通过优化确权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吸引外部投资和企业落户新乡市,以提升产业链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助力区域经济与科技深度融合。 一、政策背景与总体框架源于新乡市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需求,结合河南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聚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长期以来,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因权属不清导致转化效率低下,阻碍科技成果商业化;新乡市通过该政策系统构建8条措施,明确以市场化为导向,强化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旨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乡样板”。 二、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方式创新是政策核心,针对科技成果所有归属问题,规定成果完成人(团队)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确保科研团队在转化中优先受益。对于无法分割所有权的科技成果,允许科研人员获得不低于十年的使用权,并在履行协议且转化顺利时自动延长不少于十年的使用期,这将减少转化障碍,激励科研人员主动推进成果落地。 三、收益分配机制设计突出公平合理原则,在确权过程中优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避免单一主体独占利益;同时引入个人所得税激励措施,对科研人员转化所得给予税收优惠支持,降低其合规成本。这不仅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也间接吸引外部资本参与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四、市外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机制专门针对省外科技成果引进新乡市,通过简化转化流程和提供政策扶持,鼓励新乡市以外的高校院所成果在新乡市场落地应用;这有助于新乡市成为科技成果汇聚中心,丰富产业资源,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 五、源头供给与创新创业激发措施强化成果产出能力,支持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多产高质量科技成果;同步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业或开办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引导与孵化服务。配套容错机制则允许转化过程中的合理试错,消除科研人员顾虑,营造包容的创新生态。 六、重大转化模式探索采用渐进式路径,针对关键领域如先进制造业或信息技术,试水新型转化机制,积累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广;通过政策容错保驾护航,新乡市将突破传统转化方式,提高科技成果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 七、政策影响与未来展望预期将释放新乡市科技创新潜力,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路径缩短,为新乡市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注入新动力。后续新乡市将持续监测政策效果,联动各方资源落地落实,确保政策红利惠及区域经济发展全局。
2025-07-02
-
新乡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农业科技合作
在2023年春季,新乡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了一次线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正式启动。此次协议是河南省新乡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科研合作推动区域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落地以及人才交流等项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承诺加强协调,为合作实施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成果转化取得实效。 一、 新乡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基于双方长期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共同愿景。签约仪式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旨在规避人员流动风险,高效促进区域农业转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的农业科研机构,将为新乡市提供前沿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源,助力新乡市在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升级等方面实现突破。本次签约不仅涉及新乡市,还扩展到兰考县,突出地方政府在省级统筹下协同推进农业科技落地的行动。 二、 合作的核心内容聚焦于“两中心一基地”的共建规划,包括基础前沿研究中心、科教中心和新乡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基础前沿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农业基础研究突破,助力解决区域种植业关键技术瓶颈;科教中心结合新乡市的产业需求,开展农业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活动;新乡产业示范基地则推动科研成果本土化转化,以示范模式引领农业增效。同时,协议明确推进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在兰考县落地,这不仅保障特色树种资源保护,还将优化地方果树产业结构,为河南省果业发展注入动力。 三、 人才交流机制是本次合作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将选派优秀科研人才到新乡市和兰考县进行挂职交流,协助地方提升技术研发与管理能力,并推动农技推广体系完善。这种互动旨在打破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间的鸿沟,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政策,协调新乡市与兰考县政府建立沟通机制,确保人才交流顺畅无阻,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在河南省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和服务。 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在合作中扮演保障角色,通过省域内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确保合作协议高效实施。该部门将协同新乡市和兰考县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强化与科研机构的对接,推动农业科技项目孵化成果转化。这不仅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还为中原研究中心共建奠定基础,助力河南省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 五、 本次战略合作是新乡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化伙伴关系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带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通过招商引资模式吸纳科研力量,新乡市和兰考县将实现从传统农业向高效科技农业转型,最终促生丰硕成果,造福区域经济和社会民生。未来,该协议的实施将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示范案例,推动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7-02
-
新乡经开区物流优势引凤筑巢,招商引资开启开放新篇章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河南省新乡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以“大物流”为引擎,成功助推对外开放战略深化发展。在2022年,该区依托物流枢纽优势,积极吸引外部资本和资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带动科研、经贸及文化交流多维突破,加速融入国家“双循环”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抢抓战略机遇深化对外开放 在2022年,新乡经开区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协定生效实施重大契机,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通过优化物流通道布局,该区强化与沿线国家贸易协作,推动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提升了进出口便利化水平。此举不仅扩大了经贸合作深度,还带动产业升级和技术交流,促进跨境产业链整合,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国际范”在实践中的落地生根。 二、科研经贸交流实现全面拓展 在2022年,新乡经开区以科研创新为牵引,深化与全球伙伴的经贸互动。依托物流网络支撑,该区举办多领域国际合作论坛和展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资项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经贸交流范围扩展到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强化了国际品牌建设和市场准入能力,开放型经济由此多点开花。 三、文化对外交流丰富多元维度 在2022年,新乡经开区积极拓展文化软实力输出,借助物流体系拓展交流平台。该区开展多国文化交流节庆活动,促进教育、旅游等领域跨境合作,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推广。通过物流驱动的资源互联,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策略协同推进,丰富了对外开放的内涵,展现新乡市的全球包容性形象。 四、大物流平台升级开放新空间 在2022年,新乡经开区全力推进新乡国际陆港规划建设,放大物流枢纽潜能。该区整合铁路、公路多式联运资源,打造智能物流中心和自贸协作区,降低企业跨境贸易成本。平台空间拓展至中欧班列节点和新兴市场,实现了货物高效流通和供应链优化,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确保“大开放”不断深化。
2025-07-02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